《易經》中有“冬至陽生”的說法,即冬至時刻,陰氣盛極而衰,陽氣開始萌芽,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(fā),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(yǎng),而發(fā)揮其滋補功效。也就是說,冬至前后是養(yǎng)生保健的最好時間。
冬至養(yǎng)生要科學地運用養(yǎng)生之道,除了適度運動、按時起居、注意保暖和保持樂觀情緒外,飲食上不妨多加注意。
冬至養(yǎng)生好搭檔——堅果
專家表示,冬至養(yǎng)生不妨多吃一些堅果。堅果的營養(yǎng)價值非常高,其油脂成分雖多,但都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,因此有降低膽固醇、治療糖尿病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。冬至后也是最適宜吃堅果的時間,堅果性味溫補,其他季節(jié)吃或許會上火,但是寒冷季節(jié)吃有御寒、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的功效。
冬至養(yǎng)生關鍵——滋腎
冬至時節(jié),人體新陳代謝水平較低,此時主要靠腎臟來發(fā)揮作用,腎臟機能越強,生命力越旺盛,所以飲食也應以滋腎為主。冬季寒冷,腎又喜溫,所以在飲食上可以選擇羊肉、黑芝麻、板栗等溫性食物。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飲食不宜過咸,過咸會傷腎,損傷陽氣。
冬至進補防上火
冬季由于天氣干燥和大家一味地進補,導致大多數(shù)人會出現(xiàn)口燥咽干和便秘等癥狀,這時候就建議大家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,比如白菜豆腐湯、菠菜豆腐湯、羊肉白蘿卜湯等,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。如果出現(xiàn)便秘癥狀,要及時通便,可以吃一點香蕉,適度增加飲水量,嚴重者可以吃一些藥物來防止上火。
冬至進補溫熱為主
冬至時北方人喜歡吃餃子,古代也有“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”的俗語。冬季吃餃子時大多以羊肉、牛肉、大蔥、韭菜、白菜等做餡,這些菜均偏溫熱性,能夠對人體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;南方人喜歡吃湯圓,湯圓常用材料則是糯米、芝麻、紅豆等溫熱性食物,有較好的健脾養(yǎng)胃作用。
冬至日不可吃太多辛辣食物,過食辛辣食物容易使人體內滋生“內火”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。很多人冬季口腔潰瘍、臉上長痘等都是“內火”的表現(xiàn)。
冬至后很快迎來圣誕、元旦,此時大家的聚會也較多,因此小編提醒大家,切忌暴飲暴食,因為此時身體陽氣尚弱,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油膩食物。